繁体:司 吉凶:吉 部首:口
姓名学:
妻贤子贵,天赐福禄,一生清雅荣贵,成功隆昌。
详细解释:
司 <动>
(指事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一个人用口发布命令,有统治、管理义。从反后,意思说,与帝王“后”相对为“司”,即有司。本义:职掌,主管)
同本义(含负责掌握、处理之意) [take charge of]
司,臣司事于外者。--《说文》
司,臣也。--《广雅》
司,主也。--《小尔雅》。按,周官四十有一司,司者,理其事也。
司王朝。--《周礼·师氏》
司,主也。--《广雅》
曰司徒。--《礼记·曲礼》。疏:“凡言司者,总其领也。”
至于守司囹圄,禁制刑罚,人臣擅之,此谓刑劫。--《韩非子·三守》
使鸡司夜,令狸执鼠,皆用其能,上乃无事。--《韩非子·扬权》
役民之司盗者,授之以击刺之术。--宋·苏轼《教战守》
又如:各司其事;司籍(管理典籍);司掌(掌管,管理;管理的人);司方(掌管一方;古称指南车);司铎(掌管文教。相传古代宣布教化的人必摇木铎以聚众);司衡(主管;主宰);司勋(主管功赏之事);司卫(负责保卫)
承担 [bear]
实为人朴素无文,推听掌家樊得和孙升等为提掇,众享其利,而实司其名。--明·刘若愚《酌中志》
通“伺”。侦察,观察 [observe]
为人下者,常司上之,随而行。--《墨子·号令》
日欲司间而相与投藉之。--《荀子·王霸》
居家相察,出入相司。--《盐铁论·周秦》
司男女之无夫家者。--《周礼·媒氏》。注:“犹察也。”
以为物而司之。--《汉书·高五王传》。注:“察视之也。”
以司日月之长短。--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
司 <名>
官吏;方面之长 [official]
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,宜付有司论其刑赏,以昭陛下平明之理。--诸葛亮《出师表》
何必劳神苦思,代百司之职役哉!--唐·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
又如:文武之司;疆场之司;司会(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掌财政);司吏(负责书写工作的小官吏);司直(古官名。西汉时设置。辅佐丞相检举不法之事,位于司隶校尉之上。东汉时改属司徒,帮助司徒督察各州郡所举上奏);司禄(官名。《周礼》地官之属。掌班禄事)
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 [department under a ministry]。唐宋以后,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。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
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,及书吏、狱官、禁卒,皆利系者之多,少有连必多方钩致。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财政部计划司
政府执行部门的独立的下属机构 [an independent bureau]
有御史偶阵戏乐,欲遵太祖法,予之杖。百司惴恐,多患苦之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京师有京兆狱,有五城御史司坊,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?--清·方苞《狱中杂记》
又如:都司;土司;藩司;司房(州县衙门管理案卷的部门,刑房);司道(巡抚的主要属官,司即藩司,臬司;道即道员,包括守道和巡道);司狱司(管监狱的机关)
复姓的一部分 [part of compound surnames]。如:司马;司徒;司空;司马牛之叹(司马牛,孔子弟子。他曾慨叹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亡。”亡:无);司马温公(指北宋司马光。三朝为官,追封温国公);司马琴心(求爱之情。汉代卓文君爱好音乐,风流多情,司马相如以琴弹《凤求凰》曲挑动她,终致文君夜奔)
繁体:寇 吉凶:吉 部首:宀
姓名学:
一生多灾,性刚果断,中年奔波,晚年吉祥。
详细解释:
寇 <动>
(会意。从宀,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,从元(人),从攴,表示持械击打。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,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。本义:入侵;侵犯)
同本义 [invade;plunder]
寇,暴也。与败贼 同义(朋侵)。--《说文》
寇贼奸宄。--《书·舜典》。传:“群行攻劫曰寇。”郑注:“强取为寇。”
凡兵作于内为乱,于外为寇。--《左传·文公七年》
大兵不寇。--《吕氏春秋·贵公》
匈奴背叛不臣,数为寇暴于边鄙。--《盐铁论·本议》
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寇戎(来犯的敌军);寇虐(侵掠残害之行)寇钞(攻劫掠夺);寇剽(抢劫);寇钞(亦作“寇抄”。劫掠);寇攘(劫掠;侵扰);寇窃(抢劫;盗窃)
砍伐 [fell;cut;chop]
山木自寇也,膏火自煎也。--《庄子·人间世》
寇 〈名〉
入侵者 [invader]
西山寇盗莫相侵。--杜甫《登楼》
敌人 [enemy]
岂可复留此残寇,使长为国家之忧者。--《资治通鉴》
贼兵,敌军 [foe]
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。--《墨子·公输》
今寇众我寡。--《资治通鉴》
又如:寇乱(外寇与内乱。兵起于外为寇,起于内为乱)
盗匪 [bandit]
北与寇往来其间。--宋·文天祥《指南录后序》
又如:寇逆(贼寇,叛逆);寇劫(指行劫的群盗);寇戎(匪患与战争);寇奸(寇贼奸宄)
姓
繁体:婉 吉凶:吉 部首:女
姓名学:
清雅秀气,有才能理智,中年成功隆昌,出国之格。
详细解释:
婉 <形>
(形声。从女,宛声。本义:柔顺)
同本义[docile]
婉,顺也。--《说文》
妇听而婉。--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六年》
恶而婉。--《左传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服注:“婉,顺也。”
又如:婉软(柔和的样子);婉艳(柔顺华美);婉嫕(婉静。温顺娴静);婉容(和顺的仪容);婉悦(恭顺和悦);婉弱(和顺谦恭);婉柔(温顺柔弱)
柔美 [graceful;beautiful]
婉娈邀恩宠,百态隨所施。--《金瓶梅》
又如:婉娈(漂亮的娈童);婉婉深深(柔美精深);婉仪(美好的仪态);婉美(美好;柔美);婉奕(柔美的样子);婉好(美好,美妙);婉冶(美丽);婉慧(柔美聪慧);婉婉(柔美,美好);婉然(美好的样子)
委婉;曲折 [gentle]
经吾婉解。--清·林觉民《与妻书》
又如:婉切(委婉贴切);婉折(婉转曲折);婉笃(委婉真挚);婉缛(文辞婉转曲折而富文采);婉词(婉言。委婉的言辞);婉晦(委婉而含蓄);婉言微词(委婉而又精妙的语言)
简约 [simple]
大而婉,险而易。--《左传》
婉 <动>
非常喜欢或喜爱 [love]
婉彼二人,不忍加罪。--《文选·阮瑀·为曹公作书与孙权》
繁体:裁 吉凶:吉 部首:衣
姓名学:
胆识丰富,清雅荣贵,中年吉祥,多才贤能,晚年劳神。
详细解释:
裁 <动>
(形声。从衣)声。本义:裁制,剪裁)
同本义 [cut]
裁,制衣也。--《说文》
夷衾质杀之,裁犹冒之。--《礼记·丧大记》。注:“犹制也。”
十四学裁衣。--《玉台新咏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
裁此百日功,唯将一朝舞。--唐·韦应物《杂体》
又如:套裁;剪裁;对裁;裁衣(裁剪衣料制作衣服)
裁定;判断 [decide;judge]
大王裁其罪。--《战国策·秦策》。注:“制也。”
裁大者众之所比也。--《管子·地形》。注:“断也。”
公羊辨而裁。--《谷梁传·序》。注:“谓善能裁断。”
今请姑娘裁夺着,再添些也使得。--《红楼梦》
又如:裁示(裁决并指示);裁答(裁决答复)
删除;削减 [reduce;cut down]
而裁其贾以招民。--《汉书·食货志》。注:“谓减省之也。”
又裁节邮传冗费。--《明史·海瑞传》
又如:裁革(减免);裁人(裁员。裁减人员)
割裂;割断 [cut apart;separate]。如:裁剖(切开);裁截(切割成段;切截整齐)
安排取舍(多指文学艺术)[arrange;edit]。如:裁长补短(取长补短);裁红点翠(比喻选择华丽的辞藻)
杀戮 [kill]
跪而自裁。--《汉书·贾谊传》
裁 <名>
体制 [system]
取殊裁于八都。--张衡《西京赋》
又如:裁制(规模制式)
成衣工 [tailor]。如:裁衣(裁缝)
裁 <副>
通“才”。刚刚 [just]
裁日阅数人。--《汉书·王贡两龚鲍传序》
手裁举。--《聊斋志异·促织》
抵透光处,炬裁尽。--《徐霞客游记·游黄山记》
通“纔”。仅仅 [only]
裁买城西数亩地,槀葬而已。--《汉书·马援传》
裁封数百户。
士生一世,但取衣食裁足。